如今,网上购物的相关服务和管理越来越完善,但在“双十一”等大型促销活动后仍暴露了不少售后问题,各大电商平台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同一种产品,出现同一种问题,不同购物平台售后服务差别不小。”市民宋女士在“双十一”和“黑五”期间分别在两家大型电商平台上购买了某品牌燕麦奶,因为是利乐包装奶制品,难免出现个别挤压破损渗漏的情况,但两家平台给出的解决方案却截然不同。“其中一家平台购买的燕麦奶中有一盒漏了,联系客服上传凭证后马上就把这盒奶钱退了。后来在另一家平台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联系门店客服,门店让联系平台客服,结果平台又让我找门店,几番推来推去后,平台客服表示只有把一整箱奶退回一个方案,不能只退其中一盒。关键是每盒奶都是用单独充气塑料包装好后送来的,我已经拆箱并且把包装都扔掉了,如果再一起退回去,这一箱奶肯定是被挤坏浪费了,所以反复沟通无果后,我就自认倒霉了。”宋女士无奈地说。
除了客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消费者表示,大促过后无法享受7天无理由退货服务。据了解,“双十一”期间,由于订单量大增,商家在商品检查等方面容易出现疏漏,消费者买到有问题商品的概率增加。由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不少消费者抱着能退货的心理下单,然而,在退换货时往往会遇到麻烦。比如,商品出现质量问题,由于消费者没有证据,商家多次推诿不作为导致商品超过7天退货周期,无法退换货。再如,商品本身有问题,消费者要求退换货却需支付运费,或者消费者因遇问题商品造成损失需沟通处理,但商家一线客服处理范围及赔偿权利较小,需向上级反映,沟通时间过长导致超期。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电商行业在经历多年的竞争与迭代后,如何提升服务体验,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与机构升级的新方向,不重视服务的商家将被消费者和市场抛弃。他认为,“商品+服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各平台都在开拓新的“潜在服务需求”,比如,有生鲜平台推出“如果商品不新鲜,平台只退款,不退货”服务,也有平台承诺“24小时内处理完成退款”等,“这些都说明电商服务体验在发生内卷,但这种内卷是值得鼓励的,它证明了服务将成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曹磊说。
本报记者 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