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某地的汽修行业“绿岛”项目运行后,能使喷涂废气削减能力由60%提高到95%,每年可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950吨。正投身夏季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笔者看到此报道,眼睛随之一亮,但也闪过一丝疑虑。
眼睛一亮的原因是报道提到的十分明显的减排效益,疑虑的是减排效益是否真的有那么大。笔者咨询相关技术人员得知,虽然“绿岛”减排效益明显,但年减排950吨是理论能做到,实际上难以实现。经计算,年产100万辆乘用车的整车生产线每年可减排450吨左右,减排950吨则需要喷涂2500万平方米以上,而汽车维修常规喷涂面积大多在1平方米以内,也就是说年维修汽车2500万辆才能年减排950吨,但这样的维修量是很难达到的。目前,“绿岛”项目年减排量通常在几吨到十几吨。
总的来说,建设“绿岛”、推广“绿岛”的初衷都是好的,但宣传“绿岛”项目可以减排950吨,可能会引起误会。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差距的典型例子。
近年来,理论上说得通、现实中说不好的情形时有发生,不少地方还因表述不当栽了跟头,导致一盘好菜被炒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些事例一再警醒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既要尊重科学理论,又要兼顾现实影响,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
首先,必须高度尊重科学理论。科学理论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指导,科学数据是相关部门推动治污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之一。基层生态环境部门要学科学、懂理论、用技术,在大力引进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同时,还应引导工作人员通过扎实的学习来不断提升科学理论水平,培育用科学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用科学理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前行。
科学理论是一面“照妖镜”,科学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可以让一切遮掩、虚假现象原形毕露,基层生态环境部门要始终对科学理论保持敬畏之心。比如,一些地方容易夸大工作成绩,但生态环境质量有分析,生态环境品质有评估,在科学技术对照下,夸大的成绩很容易出现破绽,成果反而会带来“后果”。再比如,遮掩生态环境方面的短板问题也是经常会出现的现象,但只要秉持科学的态度去求证,哪些问题最终遮住了?是问题就遮不住,反而会越遮越大。
同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形,兼顾现实影响。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对于技术报告给出的数据和结论,在采用时要充分考虑到现实情况的特殊性。对于理论上明显偏离实际情况的,要多方求证、反复核对、科学校准,拿得准的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予以修正、准确表述;对于确实拿不准的,不能唯“理论”,尽量不采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显而易见和事实不符的数据、结论,绝不能因为理论上符合的就大放厥词,从而导致工作被动。
当然,无论是科学理论还是现实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还是依赖扎实工作,离开实际成果的支撑,一切都是空谈。
以上就是一个汽修行业“绿岛”项目每年真可以削减污染物近千吨?来看看理论和现实的距离有多大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