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风气了她对你开销的十足,觉得此后的日子老是如许,她不会摆脱
然而在某一天你却遽然创造,她早已不在你的身边
她不复积极挂电话给你,不复关怀你的一切,而当你再次凄凉孤独、跟头虫一身的功夫,没有了她和缓的襟怀,也没了她泪如泉涌的在朦胧的路灯劣等你的身影,而你以至都没有结果看一眼她的后影,她就仍旧从你的寰球寂静消逝已久
在你这边,她看得见快乐的蓄意,是你的不保护,最后让她采用了停止
故事讲完了,可“老希”(同学门背地里都这样叫梅老师)说他也没见到答案,自己也没寻得好对,只有留下时间和希望给我们这些后生小子了
今天的会议主题不禁使我想起英国哲学家罗素的《中国问题》
这部著作是上个世纪初,罗素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之后,于1922年出版的一本关于中国的专著
其写作时假想的阅读对象是英国国民以及其他欧洲人,为帮助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人认识中国而作
此书的立场完全是中国式的
罗素努力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与思想境界来向欧美国家介绍他对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因此,在谈中国问题时,更多的是站在为中国辩护的立场上
因为,当时的中国陷入列强分割,国危民难,危机四伏,处于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之中
罗素出于一贯的人道主义及自由主义立场,他选择了为中国辩护的方式来写作此书
在这本书中,罗素从中西日俄四方文化比较,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的互动关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的问题及中国的未来作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同情与偏爱,充满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哲学反思
我曾经把罗素的《中国问题》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作过较为详细的比较阅读,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关于中国问题的一些观点和见解,有着惊人的相似
或许罗素在时间上离我们更近,尤其是他拥有对中国的零距离接触
我觉得罗素的见解较之于马克思、恩格斯,更有针对性,也更深刻
什么是中国问题?怎样把握中国问题
十多年来,我一直不间断地思考着这个问题,就个人的理解而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初,我认为中国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的改造与发展问题
我来自农村,成长于农村,祖辈父辈都是农民,自然对农村就会特别关注
中学和大学时期,我很喜欢读毛泽东和鲁迅的著作
觉得这两个人把农民问题说得最为透彻
历史地看,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改革的成功,首因都应归于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的解决
你13亿之巨的人口大国,8亿多农民,没有他们的转型升级,就根本谈不上社会整体转型升级
读博士的时候,我对中国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当时认为主要的问题应该是社会发展机制的整合与优化问题
到中央党校工作之后,经过思考,我对中国问题又有了认识
觉得应该从哲学层面去把握中国问题的深层逻辑
我逐渐倾向于把中国发展的深层逻辑看作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东方大国建构新型现代性的问题
我曾经发表文章比较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这种认识
我很认同罗素的观点,经济、政治和文化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文化尤为重要
罗素说过:“只要文化问题能够解决,无论采用那种政治或经济制度去实现这一目的我都接受
”最后,我用罗素的一段话结束我的发言:“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要避免两个极端的危险:第一,全盘西化,抛弃有别于他国的传统
第二,在抵制他国的侵略过程中,形成拒绝任何西方文明强烈排外的保守主义
”
毫无疑问,这个女人正是许朝晖的母亲
我首次食用树头菜,是在1990年春
那时,我正在一所高寒特困山区的小学里任教
三月里的一天下午,阳光暖洋洋地洒在群山之巅,我带着学生们到学校后边的山洼里砍毛竹扎扫把,算是勤工俭学的一种方式
那是一片密不透风的竹林,竹林里还有许多洇着水气的山石,石上布满了青苔
而在黝黑的山石间,就东一簇西一簇地生长着细长的木本植物,主干上长满了许多尖刺,没有旁逸斜出的枝条
细长的树干也许是为了和毛竹争夺阳光,几乎同竹子一般高了
学生告诉我,这就是树头菜,它的嫩芽可以吃
于是用砍刀将树干砍断了,摘下顶端的嫩芽给我
我觉得为了吃一点芽却要砍掉整根树干未免太可惜了,就抱怨学生不该这样
学生说,树头菜又叫“杀母菜”,要吃嫩芽还非得砍掉树干不可,好在它的生长速度特快,今年砍了,明年又这般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