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金融机构风险及不良资产管理举措建议
目前的疫情对部分行业及企业的流动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为应对金融风险,中央多部委出台了多项金融扶持政策,意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多个地方政府也在此基础上陆续出台地方金融扶持政策,在企业融资、贷款展期、征信记录、不良容忍度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大的缓释空间。
在此大背景下,金融机构一方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利用疫情金融政策的支持,为企业提供充足流动性;另一方面加大信贷风险管理力度,强化不良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加强信贷资产质量摸排,灵活推出应对措施
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监管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对贷款期限、利率等进行个性化调整,通过按行业、借款人、地域等分别施策的方式,维护短期及中期贷款质量的稳定。同时建议金融机构快速摸排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贷款,并提早拟定风险化解预案,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化解”。
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和地区,如餐饮、零售、旅游、地产等产业,同时建议关注医疗耗材等行业的应激性需求所导致未来产能过剩的隐患;
密切留意以上范围内企业的经营及现金流状况,通过设置不同财务指标对企业偿债能力及流动性进行主动监控,提前发现风险;
根据企业偿债风险级别,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推出应对措施。针对风险等级较低且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企业可考虑通过续贷及债务置换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充足的流动性。针对有一定风险、暂时陷入困难的企业,可通过实施债务重组、债转股等方式改善企业债务及资本结构,加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针对风险级别较高的企业,建议提早拟定清收方案,通过不良资产优化处置模式提升资产回收价值。
2、通过企业重组化解困境企业债务风险
对于有一定风险、暂时陷入困难的企业,建议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企业重组的可行性,并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在有需要的情况下通过组建金融债委会统一行动,利用债务重组,债转股等有效手段化解企业流动性危机。
实施债务重组工作的核心考虑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核心价值的保留及提升
一是充分了解企业及上下游所处地域及行业受疫情影响情况,评估销售渠道、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程度及所需恢复期,做到对企业的现金流有明确的掌握及追踪;
二是“造血”业务与“失血”点的风险隔离,适时对傲世天绝业务进行暂停或者关停,避免由于内部“失血”影响核心业务价值;
三是考虑是否能在短期内通过处置变现非核心业务、资产等,带来现金流缓解流动性困难。
债务结构的优化
一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通过适度延长债务期限以及降低借款利率等方式,缓解企业的流动性困难及降低财务成本。同时,对于有行业竞争优势但暂时陷入流动性困难的企业,考虑通过债转股,债务置换等多种渠道实施重组。
二是加强对企业现金流,尤其是信贷资金使用、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并开展监控,主动识别及防范风险;
三是积极与经营债权人沟通账期,最大程度保障当前生产经营所需物料供应并降低产生诉讼的风险。
战略投资者的引入
实力战投的引入对企业重组及债转股的成功落地实施能起到积极的推进提升效果。引入实力战投能加强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企业运营带来协同效益,实现能力、资源、技术转移,同时提升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债权人对企业重组成功的信心。
政府支持
企业重组的成功往往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及支持,建议在重组过程中密切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以及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帮扶政策,多方合力,共同推进。
3、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及效果
随着中美两国就双方之间的经贸问题达成第一阶段的协定,中国允许美国金融服务供应商申请资产管理公司许可证。外资布局及投资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提升,拓宽不良资产和困境企业的风险化解及处置渠道,带来更多成熟的管理和处置经验。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专业化的不良资产优化处置模式(如引入专业第三方顾问机构的参与)确保交易全过程的合法依规及公开透明,实现转让工作的专业化、统一化、标准化及规范化,且有助于实现不良资产处置及管控工作的信息化和数据化,以达到优化资产处置效果和强化风险管理的目的;另外,通过多种方式拓宽投资者渠道,提升不良资产成交效果。
4、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的创新与应用
互联网及大数据在本次疫情抗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于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不良或风险资产的预测、估值、风控、回报分析等管理环节,可提升不良资产管理效率,提前预判风险,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处置预案。
以上就是关于疫情下金融机构风险及不良资产管理举措建议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