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as099055或as011033或as022055或Q号675434346】欢迎广大红中麻将亲友圈一元一分和跑得快爱好者来玩,没有三缺一的无奈,手机上的麻将亲友圈,随时随刻想打就打,百人大亲友圈,专人管理,跑包包赔加不上微信就加QQ675434346如果添加频繁就换

在曲径上徘徊,有时坐在树阴下静静地等待。人们从我身边匆匆走过,柳枝的绿更浓了,挂在清澈的湖水里。那些花朵在风中开始飘零,一瓣又一瓣。风急的时候,下着花瓣雨,有的落进草坪,有的飘进湖水。她们的悲壮和艳丽总是让我感动。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每一年的花开都不是一样的,不一样。生命,不可能重复。她们在季节里殉难。 我冲动地刻画这个不堪设想的场景,听的人似信非信,犹如在听一个故事。 生活在乡村的人不会写诗,有诗也都写在了土地里,那些柳树,一个个拙厚朴实而又鲜活灵动,既不含色欲的妄想,也没有欺世盗名的堂皇掩饰,栽树就栽树,修枝就修枝,取材就取材,一切都是自然平常。乡村的房屋都是从土地挖出一锨土,抽出一桶水,和泥建成的,没有所谓的标志性建筑,那伫立村头的老柳树就成了人们归宿的象征,老远的时候就指指点点:“看到那棵树了吗?那就是我们家。”树老了,也就成了神,人们敬重它,缠上一块红布,搭起一座小庙,柳树也就从原野开始向灵魂生长,谁不需要灵魂?哪怕只是一个孩子!孩子的灵魂是肆意的玩闹,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自然中间,抓紧池塘边一根柔柔的柳枝,荡秋千般的晃来晃去,在人们的惊叫声里,他“嗖”的一声钻进水里,水面激起一片混浊的浪花。乡村的池塘总是混浊的,那些柳树的影子也就成了黑白的水墨画,乡村的人也就不会写出“曲江临池柳”的娇喘微微的句子,他们向往和土地融为一体,然后和所有土地上的灵魂融为一体,然后带着信仰过日子。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去上学,上学的路上,把柳树的枝条编织成一顶春天的帽圈,很是骄傲的带在头上,一边走一边唱:“清明不带柳,死了变成老花狗。”哈哈,变成狗多难看,四条腿,还吃屎,清明节百鬼走动,插柳带柳,像是获得了观世音蘸水柳枝的保护,来世还是会变形的,心安。 1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夜已深刻,不必担忧,她忘不了回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