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家里穷,母亲读到高小就辍了学
于是,我认真读书,小学时成绩不错,常常在六一儿童节,当了全乡学生的面,到乡礼堂的舞台上领“三好学生”奖状
上了初中,遇见大文
开始成绩也好,后来,由于满脑子是大文,成绩开始滑坡,到了倒数的悬崖上
初二上学期后的暑假,我在家里劳动,掰玉米,拖谷草,割猪草
抚摸着全身被玉米叶子、谷草割破的伤痕,我思考了很久,我对自己说:“不能再这样下去,再这样下去,只有在家里当农民了!”于是,在学习上拼起命来--很早起床,到路灯下背英语单词
很晚睡觉,在教室里挑灯夜战,直到被值周老师揪回寝室
后来,就考上了师范,成功地逃脱了当农民的命运
90年代初,调到城郊工作,却住在城里
90年代末,又调到城里,于是经常在城里的大街小巷晃来晃去
但农民的心态已经不可磨灭地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生活上,我是农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即使是现在,就着几颗泡菜,我仍然可以吃下一大碗不要其他任何调料的“白”面条
城里人能吃下吗?肯定的说,极少
心理上,我也是个农民
到饭馆吃饭,面对城里人剩下的满桌菜肴,总是学不会潇洒,总是心痛不已
在喧嚣的城市里,上菜市场,每每看到那些水灵灵的萝卜白菜,我就抑制不住地想拥有种起来不累的一小块地
下班后,种点儿韭菜、蒜苗、分葱,几根竹竿搭个架子,南瓜、苦瓜缠绕其上
绿茵下,一壶清茶,瞎哼一首老歌,其乐融融
有时回到老家,面对雨天泥泞的土路,夜晚漆黑的宁静,脏而臭的厕所,无法用热水器洗澡……不到几天,我又赶紧借口工作忙,扑腾进城里的鸽子笼
综上所述,我一方面舍不得城市给予的方便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又怀念乡村的自然
所以,我确实是一个城市农民
作家丨徐文等候大雪纷飞了,那种纷繁扬扬的意象,天然颇有一番情味
可时下对小娟而言,绝无这种发觉
她实...
鲁迅在同年10月的一封回信中说,他在北京,太高兴和太愤懑时就喝酒
这种喝酒的原动力与常人无异
钱理群说,鲁迅“生命中的魏晋情结、淅东情结,这都是他的生命之根”
用这一观点反照1912年鲁迅的嗜饮,则可轻易透析出一个被压抑的公务员骨子中深沉而可爱的文人情趣
我喜欢将这种情趣无限放大
且忘掉他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长的尴尬公务员身份吧,他“至教育部视事,枯坐终日,极无聊赖”(5月10日《日记》);且忽略“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集外集
28、现在生米都已经煮成稀饭了
在若冰的散文作品里,我不止一次的看到类似的文字
这种朴素的感情用著名诗人艾青的话说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充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用王若冰的话说,“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事情来说,也就是经历了
有些经历我们并不看中,将它抛弃,有些经历被我们铭记住了,进而维持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在茫茫人海中,我们的一生命中注定要认识不少人
有些人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上匆匆的过客,有些人我们将刻骨铭心的惦记着
只所以刻骨铭心,不仅仅因为他的社会地位和名誉,我觉得更多的是看我们遇到的那个人是不是你要等待的那个人
作为旅居重庆的天水人,因近年来为生活所累,我几乎停止了涂鸦式的诗歌创作
每次进书店、上网时我都会下意识的看看有没有天水作家的作品和新闻
是的,在这些年从遥远的北方小城到南方大都市谋生的路上,我辗转经过了不少地方,除了奔波的疲惫外,我也不在去刻意的坚持写作
但对于发生在家乡小城天水的大小事、文艺动态却关注得很勤
在我间或的写作过程中,本土媒介几乎不约而同的发现了我这个文学边缘人
包括去年给天水日报社平生第一次投稿,也是王若冰转给副刊编辑叶梓的
遗憾的是我的稿子因诸多原因还是没发表,但若冰老师鼓励我不要泄气,以后有文章可发在周末版上
这就是我对王若冰的直接印象,大概是我们交往的开始
正式的关注若冰的作品,是在诗家园网站上看了他作为第一个中国作家,全程关注和考察中华民族父亲山“秦岭山脉”的系列图片报道之后的事
行走与创作,在抒情中感悟尘世沧桑的微痛走着的人是快乐的,特别是走在路上的诗人是幸福的
对于若冰来说,行走与写作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生活
因为以前做副刊编辑的缘故,若冰在他主持的版面上曾开设过《天水人在外地》这么一个专栏
以上就是关于美好相遇红中麻将跑得快一元一分上下分亲友群(搜狐新闻)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